第(3/3)页 现场就跟烧开了的油锅,一群人兴奋的又叫又跳,他们纷纷互相拥抱,口中高喊:“原来我们华人也有打败鬼佬的那一天。” 这是克拉沃德无法理解的民族情感,他只能耸耸肩,而后把话筒让回高要。 “谢谢。” 高要一句话便让癫狂的现场逐渐冷静,他缓声道:“这只是我高某人迈出的一小步。” “不过我相信,这在未来,是一大步。” “高生威武!” 一群人振臂狂呼,他们两眼放光,高生真是犀利,竟然能够吃下洋行,而且还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洋行。 港岛开埠以来,真是前无古人! 高生是每天都在创造奇迹啊! 很快,高要收购连卡佛的信息就如飓风一样刮遍整个港岛。 这一次只要是华人开设的报纸都紧急加印,而且绝不吝啬笔墨。 有将高要列为民族英雄的,说高生打响了进攻洋行的第一枪。 有说高生真是华人代表,王者气派,将来必然是港岛的擎天玉柱。 也有说高生收购连卡佛狠狠地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大长我华人志气… 总之众说纷纭,几乎要将高某人捧到天上去。 因为这个,高要不得不低调做人,因为他觉得报纸上的内容吹有点过了,其实自己只是个生意人。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碰到了合适的生意罢了。 至于这什么进攻啊反攻啊什么的,有点夸张了。 不过收购连卡佛对于高公馆来讲倒是有个极大的好处,他们家的一些采购可以直接从连卡佛这边选了。 比如说大利连超级市场里的西式食品将会在第一时间将新鲜的食物送进高公馆。 高要可算是过上了周溪年那等生活,足不出户,便有第一流的物资供应。 而对阿霞跟白月嫦来讲,她们在一众名媛中的地位是直线上升,用不了多久,就是c位了。 高家是不得不继续召开宴会了,而且还是一连好几天。 实在没办法,开埠以来,从来没有华人收购洋行的先例,还是如连卡佛这等大洋行。 如果有机会,谁不想买? 怎么偏偏就被高要给捡到了这个机会呢? 按照周溪年的说法:“高主席,你真是狡猾狡猾的。” “啊?这一手瞒天过海,可是把我们所有人都给骗过去了。” 众人大笑,那可不? 谁能想到真招商变成了真收购,防不胜防啊。 “恭喜,恭喜。” 无论怎么说,嫉妒者有之,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名人来讲,他们很高兴高要成功收购连卡佛。 “这么多年了,从来我们华人只能吃点边边角角,现在也是时候吃一点大餐。” 高要笑着具备:“但行好事,总有前程。” 众人也跟着笑,高先生名头如日中天,又是出了名的大善人,而且荷包鼓鼓,如此才有收购连卡佛的机会啊。 他们细想一下高某人的生平路径,其中的几次重要收购好像都是因为慈善的缘故。 就比如说那啤酒厂,当时律敦治差不多定好都要卖给生力了,结果被高某人半路杀出抢走。 现在连卡佛也这样… 看来,慈善真是门好生意啊。 跟着有人担忧:“只是,会不会引起洋行警惕?” 众人神色都有点复杂,这里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靠给洋行做买办才完成了真正的积累。 没有人会比他们更清楚洋行是什么尿性。 如果不是因为殖民地部对于洋行的扶持、许可,在他们看来,这些洋行十个里面有9个都要关张大吉。 只说一点,当时港岛为什么定位是中转贸易?因为大英帝国的各殖民地之间存在着这种贸易需求啊。 而根据殖民地部的规定,这些转口贸易许可只发给洋行。 华人能做的是什么?如果他们要做外洋生意,那么把货品采购完成后转给洋行。 如果准备做内地以及南洋的生意,则需假手南北行。 想自己把东西卖给买家?吃屎啦! 高要说道:“我最近看报纸。” 众人表情顿时认真,人的名树的影,可以说高某人底蕴还不够深厚,却绝对无法否认人家的地位以及远见卓识。 最起码他们认为自己肯定没有办法在短短这么点时间里就爬到如此高的高度。 家里那些小子,但凡有高生3分本事,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二战后,帝国的殖民体系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仅在亚洲地区,便有多家殖民地相继独立。” 众人心领神会,他们都是耳目灵通之辈,其实也隐约知道一点,更有参与讨论过前任总督杨木所提出的计划。 据说那计划便是参照外面的民主独立运动搞的,拟准备把港岛打造为民主、自由的地方。 不过大家是反对的,因为港岛自古以来是神州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这搞什么民主、自由没问题,但是里面又号召搞什么独立,这不是开玩笑? 高要忽然说道:“各位有没有试过,最近跟外面贸易,可以点对点了。” 这话一出,现场陷入沉寂,很快,一人惊道:“好像真是这样?” 玻璃出现了一条裂缝,后面就会越来越大,现场所有人的眼睛亮了。 在此之前,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