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港府绝无拆迁九龙城寨之心,更无驱逐九龙城寨居民之意。” 时事紧迫,葛量洪只能收回1月10号的强硬宣言。 他是合格的政治家,自然不会认为这是件羞辱的事情。 政治嘛,只要能维持住局面便是对的。 “我已经令警队调查薄扶林、九龙城寨,必要给各方一个交代。” 最早的争议来自薄扶林阿才之死,警队坚决认为没错,港府也同意这个说法,引得民间愤懑,所以才有第一次游行。 其后是高要看火候未到,便令小李出头牵线自己的办公室提供了法律援助,如此才让游行事件没有扩大。 那时候高要其实还是给了港府一个机会。 谁晓得港府不识抬举,其后竟然拿九龙城寨开刀,如此便捅了马蜂窝。 最终导致眼前的局面。 贺东年纪大了,轻易不说话。 郭德华又是老江湖,何况他收了高某人的钱,上次还被港府甩过脸色,自然不会在这种场合轻易讲话。 那能表达下意见的也只有贺东的女婿罗文锦了。 “阁下,现在民意沸腾,大家都需要一个交代。” 罗文锦委婉说道:“当务之急是绝对不能扩大事态,请万万不要派出军警。” 在场的这些人还是很了解西人的尿性的,如果不是事态紧急,他们绝对不会低头。 只要事态稍有放松,他们又会推翻先前所有的协议。 “当然。” 省港大罢工震惊中外,当年报纸上多有报导,那时候葛量洪便已经看过,后来到港岛这边后,他还重新特意取出档案观摩,为的就是防止在自己任下出现这种事情。 葛量洪毫不犹豫说道:“如非万不得已,军营不会开动。” “各位绅士应该也看到了,先前我派大兵出营也只不过是为了接人。” 几人纷纷点头,这是他们满意的一点。 如果当时大兵做了什么出格的行动的话,现在的港岛恐怕已经成为臭港了。 贺东终于开口了,他直接就跟了葛量洪一个定心丸:“阁下可以放心,本次不会出现经贸封锁一事。” 21年前的省港大罢工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当时的沙面发生“英法水兵开枪扫射示威者事件”,造成五十二死、一百七十多人受伤,事件刺激了大众的反帝反殖情绪。 那时候是全行业罢工,导致港岛停摆。 广府罢工委员会更是亲自下场对港岛进行武装封锁,禁止一切船只经过及进出广府口岸。 港府也不示弱,宣布禁止白米、面粉、罐头食品、煤炭、石油、港币和贵金属等出口,截断由海外取道港岛输往内地的补给。 今非昔比,贺东在来之前就已经同粤省的宋国舅通过电话,那边表示会谨守委员长的指示,严守秩序。 如此,自然就不会出现经贸封锁。 只要没有封锁,东西就能进的来,那港岛便不会成为臭港。 其实葛量洪也认为不会出现21年前那种情况,他点下头:“这是个好消息。” 贺东跟着说道:“只不过当前的形势已经变了。” 先前的时候,港岛最威的是南北行,他们主控对内地贸易,里面的经理威过洋行大班啊。 但是二战后,因政府实施货品输入管制及限制结汇,加上大量來自大陆、南韩及东洋的海产杂货涌至,而内地以至全世界的市场却无法打开,导致南北行的生意大受打击。 老一辈的除了年龄大一点,家里还有点钱外,影响力已经比不上以乡音为主体结合在一起的商会会长了。 贺东不得不坦白告诉葛量洪:“这件事关键不在外面,而在本港。” 葛量洪沉默一下,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稍微傲慢了一点。 本来以为自己的夫人在加上mrs.简,应该是可以搞定高要的。 谁晓得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交情全踏马的都是纸糊的。 葛量洪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人。 “最要紧是恢复生产。” 葛量洪情真意切说道:“本港花了2年时间才恢复生气,万万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否则前面几年受的苦全部都白受了。” 说了这么久,也没见阁下说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来。 郭德华不阴不阳道:“总督阁下,如果你还是这么讲,我看等谈判团吧。” “本国外交次长叶公不日便将飞临广府处置此事。” 他跟着站起,而后彬彬有礼的对几人点头, “公务繁忙,失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