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家父这一次让本官担任赈灾正使,真实目的想必黄师爷应该也是知道,是为了相助胡汉山提高名声。” 赵庆元说到这里有些不忿,更多的是不当回事:“老一辈的事情,本官不想参与。” “年轻一辈的小侯爷们没有一个服气胡汉山,本官同样是对胡汉山颇有微词。” 话说到这个份上,剩下的不用说了,黄子澄已经明白了赵庆元的意思。 黄子澄同样是回头看了一眼蔓延的赈灾粮食马帮,不动声色的说道:“东主这一次想必是有了借鸡生蛋的念头。” 这句话说到了赵庆元的心坎里,让他见识到了江西师爷们揣摩心思的厉害,感觉这一次的银子确实没有白花。 黄子澄沉吟片刻,换上了一种比较妥贴的说法:“学生已经明白了东主的心思,想必是要结交当地的官僚乡绅,提高东主在官场上的名望。” 赵庆元提起青花釉茶壶,亲自给黄子澄倒了一杯。 黄子澄的手掌伸向马车内的黄花梨小圆桌,端起了豆青釉盖碗,心满意足的喝了一口。 小侯爷赵庆元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让黄子澄心底明白了,东主彻底认同了他。 黄子澄只是轻轻喝了一口,眼前一亮:“好茶!这可是每年都会采摘一批上品进贡到宫里的黄山松萝茶。” 黄子澄不免多喝了几口,心满意足的说道:“想要结交当地的官僚乡绅不难,这事还要落在赈灾粮食的发放上。” “只要咱们把正赈灾粮食交给当地的官僚乡绅发放,当地官场就得承了东主的人情。” “剩下的就是静待这件事传出去,东主放心,学生一定会发动人脉替东主鼓吹这件事。” 赵庆元请来江西师爷,可不只是让他们来出谋划策,更为看重的还是他们身后的官场人脉。 江西师爷能够闻名大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江西师爷们背后复杂而又庞大的各种同乡、同年关系。 这五百两银子的一部分,就有着买一次江西师爷的鼓吹。 黄子澄多喝了几杯黄山松萝茶,智珠在握的说道:“学生对于胡汉山有所了解,以他喜欢与官僚乡绅作对的习惯。” 第(2/3)页